动态 | 公告 | 征文 | 媒体
现在位置:首页 > 建所60周年 > 征文
 

十年与六十年

张宗波  高技术材料实验室 

  核磁室前绿色的草地上竖着几棵樱桃树,今天特意绕道过去,点点缀缀的樱桃探着头,张望,叶子不甘寂寞的遮挡着樱桃的视线。一年的初夏又来了。 

  温暖的季节,化学所庆祝六十年生日的系列活动让我停下脚步,发现自己竟然已与化学所结缘十年。从懵懵懂懂的大学准毕业生,到现在跌跌撞撞的科研职工,时间竟然过得如此之快。那是2006年的春天,寄宿于高中同学的宿舍,在沙尘暴的催促下,我赶到中科院的招生交流会。第一次来到北京,也是第一次走进中科院,羞涩的、不自信的我仅仅是在交流会默默的走了一圈,也没问到任何问题。然后,就分不清东西南北的乱走开了,走进了清华,差点迷路。绕行出来,又稀里糊涂来到化学所的大门口,似乎也没什么感觉。伫立了一会儿,心中好像是在升腾一种叫做希望的东西吧。近在咫尺,却并未踏入大门。心想:请等我,我会成为这里的一员。 

  经过将近一年的准备,考试、复试,如愿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有些兴奋,更多的是忐忑。这种忐忑延续到了研究生一年级并开始放大——两个班级、一百余号人,名校毕业生云集,各个都不简单。不管怎样,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吧。坐落在玉泉路上的研究生院环境不错,尤其是开学典礼时,江雷院士那出奇的吃肉理论给了我肌肉松弛的理由。在校的欢声笑语、篮球场上的拼搏汗水、考试时候的临时抱佛脚很快就结束了。同学们进入了各自的实验室,开始深居简出的科研工作,谋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倒是院子里经常碰到教科书上的人物:朱起鹤院士常常骑着自行车叮叮当当地从1号楼门前过去;朱道本先生经常和和气气的走向食堂;刘云圻老师热情地招呼着去打球;万立骏所长气质非凡地在院子里穿梭。这种感觉既真实又虚幻。 

  初到实验室,师兄先给我上了一节安全课,随后又上了一堂吃饭课,严肃地告诉我:一定要吃饱再来实验室,因为不知道实验什么时候结束。师兄还颇有感慨地说:来到化学所,饭量增加了差不多一半,以前中午吃两个馒头,现在中午至少吃三个馒头。实验室生活在这些前奏曲的吹吹打打下开始了,自然前期的手忙脚乱是必不可少,还好我是五年毕业,得以喘息的机会。艰苦拼搏,昼夜不歇,本身就是化学所的节奏,自然不需特意描述。这也让时间过得飞快,五年如白马过隙,就要毕业了。偷懒的本性让我选择了继续博士的课题,在所里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身份有了变化,化学所成了光环与金箍,与人交流的自信又反过头了提醒自己修炼内功。眨眼四年又过去,到了初夏绿油油的时节。意识到自己的十年与化学所的六十年交叠在一起,心中莫名得有种感动。 

  十年很长,自己获得了博士学位、结了婚、孩子都两岁半了。十年又很短,自己的办公室不过是从五楼换到了六楼,周围的老师还是那几位没变。十年让人成熟,走路不再左顾右盼,与人交流不再自诩不凡。十年让人眷恋,体检表上的文字越来越多,所里的面孔熟悉了又换。 

  六十年却大不一样,六十年是低调隐忍,所有伟业丰功不须与人言。六十年是深耕细作,根植化学所人的气质自然又独特。六十年像大海中的巨轮,经历风浪,却又满载希望。六十年像夜空中的群星,忽隐忽现,却又浩渺无边。六十年很长,功绩墙上已贴满。六十年很短,化学所人的风貌年青向上。 

  祝福化学所六十岁生日,也是祝福我自己,更是祝福化学所的每一个人! 

    

                  

作者简介:  

张宗波,高技术材料实验室,博士,副研究员,2007年7月进入化学所,硕博连读生,2012年7月留所工作至今。  

邮箱:zongbo@iccas.ac.cn 

 

   

© 1956 - 2011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街2号 邮编:100190 电话:010-62554001 010-6255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