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所的低调与高调
张伟 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恰逢化学所建所60周年之际,我的博士生涯也即将结束。五年的时光,对化学所的认识也经历了数次的变化。
与化学所初次相识还得从五年前的保研复试说起。大约在中秋节前后,接到通知,我被学院推免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在办公室,魏院长向我介绍了一下化学所的情况,并苦口婆心地嘱咐了一些面试的注意事项。化学所作为中科院化学四大所之一,闻名遐迩,让我既兴奋又紧张。带着忐忑的心情,我踏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而后乘坐机场大巴来到中关村三桥,准备打车前往化学所。很诧异的是,问了好几辆出租车,司机竟然不知道化学所在哪。最后询问详细地址中关村北一街时,按照热心群众的指引,沿着小路,顺利走到了化学所。破旧的小路,沿途矮小"古老"的建筑,如此著名的化学所怎会坐落在如此“犄角旮旯”的地方?这也形成我对化学所的第一印象:“低调”。
保研复试也使我第一次见到了导师万立骏老师以及实验室的其他研究员。面试过程以聊天的性质展开,印象深刻的是英文文献翻译,我临时忘记了其中一个单词的意思,本以为老师不会太注意,随便说一个意思可以糊弄过去。事实证明我错了,待我全部翻译结束后,万老师第一时间指出并再次询问了那个单词的含义。虽然我后来回答出了那个单词的意思,并顺利通过了面试,但是这一段小插曲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化学所人严谨的治学态度。
一年级的研究生课程是在玉泉路研究生院上的,不管是上课的老师还是其它所的同学,在言语交谈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流露出对化学所的敬意。随着对化学所进一步的了解,也逐步体会到了化学所“高调”的一面。SCI收录论文篇数和被引用次数位居全国科研机构榜首,平均每年入选一名中国科学院院士等等,“低调”的化学所做出了众多“高调”的研究成果。
回所开展研究工作后,我能够更近距离地观察和认识化学所。优越的实验条件、充裕的实验经费、前沿的研究方向、丰硕的研究成果等等“高调”的背后,是一代代“低调”的化学所人数十年如一日奋斗的结果。漫步于化学所,身旁无意间经过的衣着朴素的独行长者,很有可能就是多年坚守在科研岗位上的院士;测试中心忙碌的身影,办公室和实验室通宵达旦的灯光,正是这些“低调”潜心研究的化学所人日日夜夜的付出,成就了化学所 “高调”的研究成果和声誉。
低调和高调并存的化学所和化学所人必将创出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