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21年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报名通知
为进一步引导和激发大学生从事科研的兴趣和热情,化学所将举办第十届大学生夏令营活动,预计招收营员200名。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在校大学生报名参加,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化学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我国最重要的化学研究机构之一。详情参见:http://www.ic.cas.cn/jggk/skjj/。
二、报名条件
1.化学、材料、生物、物理及相关专业2018级本科生(2022届毕业生);
2.本科期间学习成绩优秀,专业排名20%以内或具有推免资格,对科研工作有浓厚兴趣,并有较强的或潜在的研究能力;
3.英语达到国家四级水平以上。
三、报名时间及办法
1.报名时间:2021年5月11日—6月11日
(举办时间预计为7月中下旬,具体形式将视疫情防控要求确定)
2.报名办法
(1)系统报名(http://zxsq.ucas.ac.cn/login/index/sc);
(2)提交电子版报名材料 (详见报名流程“2”)。
说明:我所将根据报名者提供的材料进行严格筛选,夏令营营员名单预计于2021年6月中旬在网站上公布并在夏令营申请系统中进行资格审核,届时未通过资格审核的申请人皆为未入选者,对其将不再另行通知。
四、报名流程
1.系统填报
(1)登录“中国科学院大学-夏令营在线申请”平台 http://zxsq.ucas.ac.cn/login/index/sc;
(“承办夏令营单位”搜索选择“化学研究所”)
(2)填写完成后的申请表无需下载打印,仅供系统审核使用;
(3)报名信息提交后,如发现填写错误或有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化学所教育处进行退回修改(发送邮件至xialingying@iccas.ac.cn,写明姓名+报名号+修改原因)。如多次填报,最终审核将以申请号码最大的一次为准(即填报时间最新),其他申请号的填报视为无效。
2.提交电子版报名材料(发送前请认真检查材料的清晰度,尤其是成绩单)
(1)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21年大学生夏令营报名表(下载);
说明:
①“推免资格情况”,如已经或基本确定可以获得,选择“是”,不能获得,选择“否”,其他情况需在“其他”项中注明;
②意向专业及意向导师请参照http://yjsb.iccas.ac.cn/zhaosheng/2020-2021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pdf;
③意向导师1与意向专业1对应,意向导师2与意向专业2对应,且筛选时优先启用意向1,意向2为备用。确定意向导师后,可主动与导师联系。
2021年夏令营招生导师变化情况(下载)
(2)本科成绩单原件(须加盖教务处公章或成绩单专用章);
(3)英语水平证书(四级/六级/其他 ,可使用成绩证明或截图);
(4)身份证(正反面出现在一张A4纸上);
(5)其他证明材料(教务处或本科部出具的专业排名证明、各类奖励证书 、已发表论文或出版物等),此项为非必交材料,自愿提交,排名证明无统一模板。
请按照以下顺序整理材料:报名表→成绩单→英语水平证书→其他证明材料(排名证明→获奖证书→已发表论文或出版物)→身份证。
报名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系统报名(且填写意向导师信息统计:https://www.wjx.cn/vj/rWHh67c.aspx),并将 报名材料合并成一个PDF文档发送至xialingying@iccas.ac.cn,邮件主题和附件的命名方式均为“姓名+本科学校+夏令营 报名”,上述环节完成的截至时间均为6月11日,任一环节未完成均视为报名无效。
五、主要活动内容
1.大学生夏令营开营典礼;
2.讲座与交流:主要包括化学所简介、实验室介绍、学术报告、与科学大师交流、推免意向见面会(面试)等;
3.科研体验:主要包括参观化学所园区、实验室,了解科研环境及科学研究等 (具体形式待定)。
六、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化学所教育处 联系人:郑丹
联系电话:010-62544602 邮 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街2号
E-mail:xialingying@iccas.ac.cn 网 址:http://yjsb.iccas.ac.cn/
研究生教育微信公众号:iccasjiaoyu
七、2020年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简况
化学所2020年大学生夏令营共招收营员200余名,其中93人拟录取为我所2021级研究生,具体名单如下:
姓名 |
录取专业 |
本科就读高校 |
姓名 |
录取专业 |
本科就读高校 |
安欣 |
物理化学 |
中南大学 |
吕振华 |
物理化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蔡鹤麒 |
物理化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马超凡 |
物理化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曹嫣嫣 |
物理化学 |
湘潭大学 |
马俊龙 |
有机化学 |
山西大学 |
陈柴开元 |
有机化学 |
山东大学 |
马盼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青岛科技大学 |
陈思奥 |
物理化学 |
南开大学 |
潘庆君 |
有机化学 |
南昌大学 |
陈振霖 |
物理化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齐一丹 |
有机化学 |
中南大学 |
陈子扬 |
有机化学 |
北京大学 |
秦佩琛 |
物理化学 |
南开大学 |
程丽君 |
材料与化工 |
湘潭大学 |
沙博文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北京大学 |
崔师睿 |
材料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邵志昊 |
物理化学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崔玉倩 |
材料学 |
青岛科技大学 |
疏文超 |
物理化学 |
山东大学 |
冯羿舜 |
物理化学 |
中山大学 |
宋青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山东师范大学 |
龚钰扉 |
物理化学 |
四川大学 |
宋馨宁 |
物理化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郭伟晨 |
有机化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粟瑶 |
物理化学 |
湘潭大学 |
郭紫薇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四川大学 |
谭芷钰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南开大学 |
韩昌豪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南京林业大学 |
王心 |
有机化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贺浩哲 |
材料学 |
中南大学 |
王欣怡 |
有机化学 |
湖北大学 |
贺琴 |
物理化学 |
浙江工商大学 |
王焱 |
物理化学 |
南开大学 |
胡浩文 |
有机化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王雨飔 |
物理化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胡俊宝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华东理工大学 |
王昱昊 |
材料学 |
中南大学 |
胡祎辰 |
有机化学 |
兰州大学 |
王志成 |
物理化学 |
山东大学 |
胡峪铭 |
材料与化工 |
湘潭大学 |
吴宇轩 |
物理化学 |
北京大学 |
黄文淏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上海大学 |
武润石 |
有机化学 |
南开大学 |
黄星妙 |
物理化学 |
湘潭大学 |
谢岱希 |
物理化学 |
南开大学 |
黄杨 |
物理化学 |
北京大学 |
谢金涛 |
物理化学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黄宇辰 |
物理化学 |
南京大学 |
熊望珺 |
材料与化工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贾顺涵 |
物理化学 |
南开大学 |
徐健旗 |
有机化学 |
陕西科技大学 |
蒋颖 |
分析化学 |
湘潭大学 |
杨劲祺 |
分析化学 |
北京大学 |
金若溪 |
物理化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杨敬双 |
有机化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蓝钟锐 |
有机化学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杨李彬 |
物理化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李晨 |
物理化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杨偲芃 |
物理化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李德源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天津工业大学 |
杨兴煜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四川大学 |
李东谕 |
有机化学 |
四川大学 |
杨昭 |
物理化学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李福臻 |
物理化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姚嫣 |
有机化学 |
广西师范大学 |
李丽娟 |
分析化学 |
山西大学 |
袁梦 |
物理化学 |
山东大学 |
李钦 |
材料与化工 |
曲阜师范大学 |
袁仁轩 |
物理化学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李执灏 |
物理化学 |
湘潭大学 |
翟明珠 |
物理化学 |
曲阜师范大学 |
厉一丰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张近知 |
物理化学 |
四川大学 |
梁苑欣 |
物理化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张龙珠 |
材料与化工 |
郑州大学 |
廖俊超 |
材料与化工 |
北京科技大学 |
张宵 |
物理化学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廖勤韬 |
物理化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张智慧 |
物理化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刘美含 |
物理化学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张紫祺 |
物理化学 |
兰州大学 |
刘晓函 |
物理化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赵安 |
物理化学 |
兰州大学 |
刘洋欣 |
物理化学 |
南开大学 |
赵创源 |
物理化学 |
兰州大学 |
刘哲 |
物理化学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赵园园 |
有机化学 |
郑州大学 |
刘贞玲 |
物理化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赵悦汝 |
分析化学 |
中央民族大学 |
路鹏凡 |
有机化学 |
湘潭大学 |
朱宇辉 |
物理化学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罗海艳 |
有机化学 |
山西大学 |
|
|
|
化学所教育处
2021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