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所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葛茂发研究员、王炜罡研究员与北京大学宋宇教授经过多年合作,揭示了重污染硫酸盐生成的主要化学机制,发现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在气溶胶表界面,被同样是燃煤产生的锰催化,可快速产生硫酸盐。科研成果“大气重污染硫酸盐快速形成的化学原理”入选2021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
硫酸盐是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分,其日均浓度可高达100 μg m-3,然而,它的形成无法用欧美科研人员提出的化学原理解释。因此,寻找科学合理的硫酸盐生成新机制,成为近些年来科研人员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研究团队开展了接近真实大气环境条件下的烟雾箱实验和数值模拟,揭示了大气重污染硫酸盐快速形成的主要化学机制。他们认为,低温高湿条件下,气溶胶锰离子可以在吸湿气溶胶表面快速催化氧化SO2生成硫酸盐,该机制可解释超过九成的重污染硫酸盐生成。相关系列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2021)、Environ. Sci. Technol.(2022)、Atmos. Chem. Phys.(2021)、Geophys. Res. Lett.(2017) 等学术期刊上,并成为高引论文。成果被最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收录。研发的计算方法被多家单位应用到空气污染预警预报系统。研究结果也可望给其它二次颗粒物的非均相形成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并为我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进一步推进清洁能源使用和区域联防联控等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评选工作是在中国科协指导下,由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组织遴选和评审。旨在反映生态环境科技领域前沿发展动态,引领生态环境领域技术创新,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分子动态与稳态实验室
2022年6月6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