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应用化学》连续报道化学所科研成果
近期,化学所基础研究领域又取得一批创新成果,多篇论文相继发表在国际权威化学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研究领域涉及纳米科技,化学生物学以及分子催化等,其中有关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成果被选为VIP文章。
1. 成功实现分子构型控制聚集态结构和形状
在材料领域的研究中,如何通过非共价键来识别并控制超分子体系的形状、维度和建构模式是研究者面临的挑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支持下,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李玉良研究员和朱道本院士的课题组,在多次成功实现弱作用下调控分子聚集态结构、维数、形状等后,又一次利用金属络合诱导控制分子构型和物理调控,实现大面积制备有机分子体系空心结构,设计的联吡啶连接的锌卟啉(BTY)分子有一个显著的结构。设计的分子中连接在吡啶分子上的两个卟啉单元能够自由旋转,两个卟啉分子相对位置可通过金属离子的加成/消除平衡来控制。两个锌卟琳连在2,
构型控制形成的实心和空心结构的SEM和TEM图像
2. 在选择性甲烷氧化催化剂研究方向取得新进展
甲烷的选择性氧化是催化剂研究领域中一项极富挑战性的热点与难点。通常甲烷的催化氧化过程需要较高的温度,且对有价值的含氧产物如:甲醇,甲醛,二甲醚的选择性较低。
化学所新材料实验室袁国卿研究员的课题组通过对催化剂设计思路的创新,实现了在较低反应温度下的甲烷高选择性氧化。与通常的氧化催化剂不同,这一新的催化氧化过程,引入了中间氧化剂,通过催化活性点的组合,在同一催化剂上实现三步催化氧化循环。催化剂的前体为MoBr2O2∙(H2O)2/Zn-MCM-48。催化过程主要涉及MoBr2O2/MoO3和ZnBr2/ZnO的可逆溴置换过程。该项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06, 45,6541-6544 )上。(新材料实验室)
MoBr2O2∙(H2O)2/Zn-MCM-48催化低温甲烷氧化的催化循环
3. 提出简便的色氨酸显色鉴定新方法
色氨酸在多种生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简便的、用肉眼就能辨别色氨酸的方法,这种方法无论对氨基酸的生产,还是对蛋白质水解液的快速筛查,都是十分需要的。然而,由于各种氨基酸经常共存且性质相近,选择性辨别混合氨基酸中的单一种氨基酸(如色氨酸)的简便方法仍比较短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化学所生命分析化学实验室马会民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在生物分子的选择性探测、光学探针与标记分析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 (J. Proteome Res. 2005, 4, 161-166; 2006, 5, 26-31)。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色氨酸的定位标记方法时,发现了一种新的、高选择性的显色反应,可直接用于混合氨基酸中色氨酸的鉴定。研究发现,色氨酸在HCOOH–HCl的混合水溶液中,可发生高度选择性的紫蓝色反应,且吲哚骨架为显色反应的必需单元;而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其它常见的氨基酸则无此显色现象。因此,该显色反应可用于混合氨基酸样品中色氨酸的目视鉴定,还可用于肽片段、甚至蛋白质中色氨酸残基的存在与否的确证。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06, 45, 6723-6725)上。(生命分析化学实验室)
色氨酸的显色反应(C, D, F: 含色氨酸的不同样品)
4. 在制备半导体一维纳米材料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十多年来,一维纳米结构以其奇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全世界范围内正在得到越来越高度的关注,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管、纳米带和纳米珠串等一维纳米结构的制备与性质研究也同时成为纳米材料的最吸引人的热点领域之一。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高明远课题组在半导体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该课题组在一维CdTe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研究方面,开展了系列的研究工作。首先,他们采用化学所陈永明课题组合成的新型两亲性ABC三嵌段共聚物(PAA33-PS47-PEO113)作为纳米CdTe的表面修饰剂,成功地合成了具有核(CdTe)/壳(聚合物)结构的纳米线(Langmuir, 2005, 21, 4205-4210)。在聚合物的分子设计中,聚丙烯酸链段主要用于同CdTe纳米线表面键合,以降低CdTe纳米线的表面能;疏水聚苯乙烯链段由于在强极性条件下可以收缩形成致密的PS壳层结构,被设计用来提高CdTe纳米线的化学稳定性;而聚氧乙烯链段则被用来提高CdTe纳米线的分散性,从而有利于解决单根纳米线在器件应用中所面临的操纵难题。
以上述工作为基础,他们进一步研究了超长CdTe纳米管的制备与形貌控制,研究发现镉离子同巯基乙酸可以形成具有一维螺旋结构的纳米线,以此为模板,通过与NaHTe的反应,成功地得到了超长CdTe螺旋纳米管。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镉离子同巯基乙酸可以通过配位键形成具有一维结构的配位聚合物,该聚合物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具有螺旋结构的纳米线。根据这一结果,利用聚丙烯酸对上述配位聚合物链间相互作用的调节,成功地实现了对所得到的CdTe纳米管管径的调控。研究发现,该方法还适用于CdS及HgS纳米管的制备。
该项研究的最重要的贡献是,通过对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形成的配位聚合物聚集结构的控制得到了具有不同形貌的超分子聚集体,并证明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该超分子聚集体完全可以被用作模板实现特殊形貌的纳米材料的制备,为超分子化学向无机纳米材料制备及形貌控制研究方向上的拓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例证。有鉴于此,该项研究成果最近被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06, 45, 6462 –6466)评为VIP论文,并被选做内封面。(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
化学所在制备半导体一维纳米材料方面取得新进展
上图:镉离子同巯基乙酸所形成的配位聚合物纳米线(a)及聚丙烯酸对此纳米线的尺寸调节效应(b,c);下图:以上述配位聚合物纳米线为模板得到的不同管径的超长CdTe纳米管。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