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云圻/郭云龙团队在本征柔性PLED发光显示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实验室刘云圻院士/郭云龙研究员团队在本征柔性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本征柔性显示作为实现“万物皆显示”愿景的关键技术之一,具备优异的形变适应能力,可贴合于任意复杂表面,从而将显示功能融入日常物品、可穿戴设备乃至人体皮肤,为下一代人机交互与物联网应用开辟全新可能。然而,其发展长期受限于一个核心难题:如何在维持器件优异拉伸性的同时,兼顾高效率与高亮度发光。
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研究团队与南京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合作提出一种创新策略:将微晶弹性体引入发光聚合物基质,从而在聚合物中成功构建了亚微米尺度的光学自增益结构。该结构一举两得,不仅有效增强了发光聚合物自身的短程有序性,还通过强化光的反射与散射,显著提升了器件的光提取效率。
基于这一策略,该团队研制出高性能本征柔性PLED。测试结果表明,该器件实现了高达32,013 cd/m²的峰值亮度、13.70 cd/A的电流效率、4.70%的外量子效率以及50%的拉伸应变。尤为重要的是,该策略可拓展至多种荧光聚合物体系,为开发类皮肤式的高性能柔性显示技术提供了普适而坚实的技术路径。相关成果发表于近期出版的《Advanced Materials》(2025,DOI: 10.1002/adma.202519650)。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生史文康,通讯作者为赵志远副研究员、郭云龙研究员与刘云圻院士。

基于微晶弹性体-发光聚合物策略制备的本征可拉伸PLED,光电性能和机械稳定性显著提升
有机固体实验室
2025年11月28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