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所在大尺寸金属络合物碟形液晶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化学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榕本研究员课题组,在可作为一维分子导线材料的碟形液晶的研究中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分子设计上采用了苯撑桥基将两个近平面构型的金属络合物偶联在一起,组成了“双子星座”型的大尺寸的双金属中心核。电子云富集的扁平状碟形液晶分子容易通过分子间 p-p 相互作用自组装成一维有序排列的柱状相结构。柱状相结构的有序性和稳定性与中心核的大小尺寸密切相关,并决定了材料的光导和电导性质。有文献报道表明:具有大的芳香稠环中心核的碟形液晶具有与有机单晶相近的载流子迁移率,但是合成路线复杂。而该双子星座型大尺寸中心核碟形液晶的合成比较简单。隧道扫描显微镜(STM)测定的图像表明该分子具有理想的平面斜方构型,同时呈现规整的四方形排列的柱状相结构。电导测定表明,与相应的单金属核碟形液晶相比,碘掺杂样品的电导率提高了100倍(达到 ~10-4 S.cm-1)。氧化还原电势测定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强的空穴注入能力。文章已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2004, 16 (17),1534-1538上
由于碟形液晶分子能构筑成超分子的电子云交迭的有序柱状相结构,具有择优定向的载流子传输性能,同时具有结构缺陷的自修复能力,所以与通常的有机高分子导电材料相比在预期性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望应用于发光二级管的空穴注入和输导材料、纳米导线和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子器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