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所况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战略规划委员会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组织机构
    • 院士
    • 名誉教授
    • 兼职教授
    • 历史沿革
    • 联系我们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管理系统
    • 支撑系统
    • 园区概况
  • 人才队伍
    • 院士
    • 杰出青年基金
    • 研究员
    • 副高级
    • 基金委创新群体
    • 青年创新促进会
  • 科研成果
    • 科研进展
    • 成果转化
    • 获奖
      • 获奖概况
      • 获奖动态
    • 专利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动态
    • 科技合作
      • 重点项目推介
      • 参股企业介绍
  • 研究生教育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文化活动
    • 形象标识
  • 科学传播
    • 传媒扫描
    • 科普动态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在线申请—公民
      • 在线申请—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头条新闻
    • 科研进展
    • 科研活动
    • 综合新闻
    • 党建动态
  • 通知公告
  • 学术报告
    • 分子科学论坛报告
    • 所级邀请报告
  • 人才招聘
  • 专题报道
所内网   |   邮箱登录   |   EN
  •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所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高水平的化学研究机构。化学所的主要学科方向为高分子科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多年来,化学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研究成果,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取得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技术创新与集成不断加强;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延伸创新价值链,技术示范和产业化不断推进。
      现任领导
      • 王树

        所长

      • 范青华

        党委书记、副所长

      • 冯国星

        纪委书记

      • 郑企雨

        副所长

      • 郭玉国

        所务委员

      • 周恒

        所务委员

      所长致辞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60多年以来,几代化学所人不懈努力,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形成了创新、求是、团结、奉献的优秀文化,为我国科技事业、国民经济和国家重大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化学所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化学研究机构为目标,不断凝练科技目标,调整和完善了科研组织结构;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科技创新队伍;瞄准科学前沿,注重原始创新和学科交叉,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研究成果
      • 历任领导
      • 战略规划委员会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组织机构
      • 院士
      • 名誉教授
      • 兼职教授
      • 历史沿革
      • 联系我们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国家级科研平台

      • 实验室

      • 所级研究中心

      管理系统
      • 党委办公室

      • 纪监审办公室

      • 综合处

      • 科技处

      • 人事处

      • 教育处

      • 财务资产处

      • 质量处

      • 重大任务处

      支撑系统
      • 分析测试中心
      • 信息化办公室
      • 中国化学会
      园区概况
      • 中关村园区
      • 昌平园区
      • 武清园区
      • 怀柔园区
  • 人才队伍
    • 院士
      • 曾昭抡
      • 柳大纲
      • 梁树权
      • 王葆仁
      • 蒋明谦
      • 钱人元
      • 蒋丽金
      • 黄志镗
      • 徐端夫
      • 江龙
      • 朱起鹤
      • 朱道本
      • 白春礼
      • 佟振合
      • 姚建年
      • 万立骏
      • 江雷
      • 赵进才
      • 李永舫
      • 韩布兴
      • 刘云圻
      • 李玉良
      • 杰出青年基金

      • 研究员

      • 副高级

      • 基金委创新群体

      • 青年创新促进会

  • 科研成果
      • 科研进展

      • 成果转化

      • 获奖

      • 专利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更多 +
      • 化学所第三届博士后学术交流会——暨BMS Junior Fellow、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考核交流会成功举办2025-01-26
      • 华南理工大学马於光院士访问化学所并作分子科学论坛报告2024-12-17
      • 上海有机所/上海中医药大学林国强院士访问化学所并作分子科学论坛报告2024-12-17
      • 化学所荣获第七届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一等奖2024-12-03
      • 中国化学会首届华聚荟论坛在化学所举办2024-12-03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叶国安院士访问化学所并作分子科学论坛报告2024-11-22
      持股企业
      更多 +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动态
      更多 +
      • 【夏令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25年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报名通知2025-05-06
      • 【硕士】关于化学所2025年拟录取统考硕士研究生提交补充材料的通知2025-03-28
      • 【推免】关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25年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直博生)复查的通知2025-03-14
      • 【硕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25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及复试规程2025-03-07
      • 【转博】关于2025年秋季硕博连读研究生转博考核的通知2025-03-06
      • 【博士】2025年秋季入学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申请-考核通知2025-02-27
      培养动态
      更多 +
      • 【评优】2024-2025学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评选结果公示2025-05-06
      • 【评优】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的初选结果公示2025-05-06
      • 【评优】关于开展2024-2025学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评选推荐工作的通知2025-04-09
      • 【评优】关于开展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初选工作的通知2025-04-08
      • 【学籍】关于2025年清明假期期间研究生安全工作的提醒2025-04-03
      • 【心理普测】关于化学所全体在所研究生2025 年心理普测的通知2025-03-24
  • 党建文化
    • 文化活动
      更多 +
      • 所工会举办“探寻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带你走进四大古都”活动2025-04-02
      • 光化学党总支召开党员大会学习贯彻 2025 年全国两会精神2025-04-01
      • 分子识别与功能党总支开展组织生活会暨“严明岗位工作纪律”主题党日活动2025-03-28
      • 胶体界面党支部召开两会精神及院工作会议精神专题学习会议2025-03-28
      • 化学所离退休党总支组织党员集中学习“矢志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专题报告2025-03-24
      • 中国化学会办事机构党支部召开2025年度第一次党员大会暨组织生活会2025-03-24
      党建工作
      • 党建工作

      形象标识
  • 科学传播
    • 传媒扫描
      更多 +
      【中国科学报】“让我们成为自己”!这支“女团”成为国际前沿领域重要力量">

      【中国科学报】“让我们成为自己”!这支“女团”成为国际前沿领域重要力量

      科普动态
      更多 +
      • 把圆柏花粉放大30000倍,看看它的结构究竟长什么样

      • 你真的见过五彩斑斓的黑吗?

      • 盲文印刷

      • 科学实验秀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所况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战略规划委员会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组织机构
    • 院士
    • 名誉教授
    • 兼职教授
    • 历史沿革
    • 联系我们
    • 园区风貌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管理系统
    • 支撑系统
    • 园区概况
  • 人才队伍
    • 院士
    • 杰出青年基金
    • 研究员
    • 副高级
    • 基金委创新群体
    • 青年创新促进会
  • 科研成果
    • 科研进展
    • 成果转化
    • 获奖
    • 专利
  •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科技合作
  • 研究生教育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文化活动
    • 形象标识
  • 科学传播
    • 传媒扫描
    • 科普动态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科研活动
  • 科研活动

    化学所"基于碳纳米管和D-A型有机分子的纳米整流器"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为特优项目

    发布时间:2005-11-25【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刘云圻研究员、朱道本院士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碳纳米管和D-A型有机分子的纳米整流器”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为特优项目。

      纳米电子学是当今微电子学发展的方向。具有单向导电性能的整流器是微电子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器件单元。纳米整流器的研究对纳米电子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应用背景。

      该课题合成了具有D-p-A结构的有机分子,制备了多种一维纳米结构,利用LB技术和STM技术组装了分子整流器,利用具有分子内纳米结的碳纳米管和串珠状碳纳米管制备了纳米整流器。组装了逻辑电路和制备了场效应晶体管。在开启电压、整流比、场效应迁移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课题在研期间,发表专著4章;论文39篇,其中发表在影响因子(IF)大于6的杂志上论文6篇、影响因子3~6的杂志上论文16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申请发明专利7项;毕业博士3名。该研究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得到了好评。应邀在《Encyclopedia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百科全书)、Adv. Mater.、Adv. Colloid Interface Sci.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该课题的相关工作。

      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如下:

      1. 合成了具有D-p-A结构的分子,利用LB膜技术和STM技术组装了分子整流器(图1),观察到了不对称的I-V曲线,其整流本质来自分子本身 (Adv. Funct. Mater., 2002, 12, 65)。

    图1. 分子整流器示意图

      2. 通过高温裂解金属酞菁,得到了各种形态和结构的碳纳米管,如制备出阵列规整、尺寸均匀的二维碳纳米管阵列和蜂窝状的图案,系统地探讨了影响碳纳米管直径和长度的条件。通过改变原料的用量和反应时间,能有效地控制纳米管的直径和长度。

      3. 首次制备了三维碳纳米管阵列,如三维柱状结构、类似环形城堡状和鱼形的图案。采用掩模和镀膜技术,可控性地构筑了具有高分辨率的条纹状的三维纳米管阵列图案,实现了碳纳米管的定位和定向生长 (Adv. Mater., 2002, 14, 165; Adv. Mater., 2002, 14, 1557)。

      4. 研究了阵列碳纳米管的各向异性的电学性能,电阻的各向异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大,经退火和掺杂处理后的电阻率大大降低。

      5. 合成了含氮量高的阵列氮化碳纳米管,直径和长度可以有效地控制。其形貌与其含氮量密切相关,场发射性能优良 (J. Phys. Chem. B, 2002, 106, 2186)。

      6. 采用氢气辅助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大量制备半导体高纯度的Ga2O3纳米带,纳米带的宽度可控。与通常合成方法相比,该方法合成温度较低,无需昂贵的真空设备、繁琐的基板预处理及产物后处理。首次利用单根Ga2O3纳米带制作了Schottky 二极管,并研究了其电子传输性能,伏安特性表现出明显的整流行为,开启电压为1.1 V ,整流比为1.2´103 (±2 V) (Chem. Mater., 2003, 15, 4287)。

      7.提出了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技术涂覆修饰碳纳米管等一维纳米材料的方法。与文献中已报道的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涂覆效率大大提高,且涂覆层均一、连续,操作方便,涂覆厚度可控,产物容易分离和纯化,溶剂用量少。采用该方法,可以大量而有效地得到稀土氧化物涂覆的碳纳米管,为大量制备稀土氧化物纳米管,制作场发射器件、纳米尺度光电器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该方法除可有效包覆稀土氧化物以外,还可在碳纳米管或各种纳米线外壁包覆其他过渡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等,制备含纳米异质结的功能材料 (Adv. Mater., 2004, 16, 350)。

      8.采用部分掺杂的方法,获得了C/CNx 纳米结,利用具有C/CNx 纳米结的多壁管制备了纳米二极管(图2),具有很好的整流效应,其整流比在± 2 V时为1.3´103 (Appl. Phys. Lett., 2004, 84, 4932)。

    图2. 由单根具有C/CNx 纳米结的多壁碳纳米管制备的纳米整流二极管。

      9.利用制备的纳米二极管构建了“或”和“与”门二极管逻辑电路。

      10.首次利用碳管制备的纳米二极管代替收音机中的检波二极管,收音机仍能照常工作,表明纳米器件可以得到实际应用。

      11.利用单根的CNx/C 纳米管制备了场效应晶体管,其迁移率可达(1-5)´103 cm2/Vs, 开关比为104 (Appl. Phys. Lett., 2003, 83, 4824)。

      12.掺氮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利用聚离子束刻蚀系统制备了单根氮化碳纳米管的电子器件,研究了氮化碳纳米管与Pt金属电极间的Schottky接触,得出它们的接触势垒高度为0.2 eV,势垒宽度为50纳米。利用单根氮化碳纳米管制备了n型的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的电子迁移率为me » 895 cm2/Vs,器件的开关比<100。与以前报道的多壁碳管场效应晶体管的迁移率(220 cm2/Vs)相比高出4倍 (J. Am. Chem. Soc., 2005, 127, 8614)。

      13.串珠状碳纳米管整流性能。利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大量制备串珠状多壁碳纳米管-半导体纳米球异质结构(图3a, b)。方法简便,纳米球直径可控,产物容易分离和纯化。经SEM(扫描电子显微镜), TEM(投射电子显微镜), EDX(能量分散X射线谱), XRD(X光衍射), XPS(X光电子能谱)等表征确认结构,半导体纳米球直径均一,沿碳纳米管轴向分布,形状如串珠。并利用单根这种异质结构制作了Schottky二极管(图3c),并研究了其电子传输性能,伏安特性表现出明显的整流行为,开启电压为0.5 V,整流比为70 (±2.5 V)。这种串珠状多壁碳纳米管-半导体纳米球异质结构,可用于制作高集成度纳米功能器件 (Adv. Mater., 2005, 17, 217)。

    图3. a、b窜珠状碳纳米管-半导体纳米球异质结构;c 利用单根异质结构制作的Schottky二极管。

     

                                                                       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

                                                                           2005年11月25日

     


    附件下载:

    上一篇:叶松研究员获2005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资金”

    机构概况

    • 所况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战略规划委员会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组织机构
    • 院士
    • 名誉教授
    • 兼职教授
    • 历史沿革
    • 联系我们
    • 园区风貌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管理系统
    • 支撑系统
    • 园区概况

    人才队伍

    • 院士
    • 杰出青年基金
    • 研究员
    • 副高级
    • 基金委创新群体
    • 青年创新促进会

    科研成果

    • 科研进展
    • 成果转化
    • 获奖
    • 专利

    交流合作

    • 学术交流
    • 科技合作

    研究生教育

    • 招生动态
    • 培养动态
    • 毕业学位
    • 就业信息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文化活动
    • 形象标识

    科学传播

    • 传媒扫描
    • 科普动态
    • 科普报告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京ICP备05002796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6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街2号 邮政编码:100190
    电话:010-62554626 传真:010-62564828 010-62569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