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所制备有重要应用意义的发光波长可调控的有机纳米粒子
实现发光颜色的调控在有机发光材料器件的研制中具有重要意义。荧光有机纳米粒子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可设计性,及其在发光材料器件的研制中所表现出来的潜在应用价值,而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院创新群体基金的资助下,化学所光化学院重点实验室姚建年研究员课题组,在前期吡唑啉有机纳米粒子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工作拓展至掺杂有机纳米粒子上,在有机纳米粒子发光颜色的调控方面取得新的进展。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先进材料》上(Adv. Mater. 2005,17,2070-2073)。
他们制备了DCM掺杂的吡唑啉有机纳米粒子,并实现了其发光颜色由蓝色到红色的调控。研究发现,掺杂的有机纳米粒子表现出了高效的能量传递。改变DCM的掺杂比例可以实现纳米粒子的荧光发射由蓝光到红光的可调控发射。能量传递和DCM聚集所致的发射红移是体系表现出可调控发射的原因。同时,实验人员制备了纳米粒子分散的聚合物薄膜,其发光颜色仍保持可调控性能,为掺杂有机纳米粒子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成功的实验示例,对制备颜色可调的有机发光材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DCM掺杂的吡唑啉纳米粒子水分散体系的荧光发射光谱及其在紫外灯(365 nm)下的照片。DCM含量(mol)分别为: TPP, 0; a, 0.1%; b, 0.2%; c, 2%; d, 10%; DCM, 100%。
纳米粒子分散的PVA膜在紫外灯(365 nm)下的照片,玻璃片大小为1´2 cm2,掺杂比例(molar)分别为A,0;B,0.2%;C,2%;D,10%。
光化学院重点实验室
2005年10月12日
附件下载: